国家体总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市跳绳协会倡议大众居家跳绳迎战疫情!
共同战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到防控关键时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1月30日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各地体育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疫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倡导居家科学健身。
抗击疫情
近期,上海体育社会组织节后防控疫情提示。提示称:暂停一切体育赛事活动(各类体育赛事、展演、论坛、对外交流等活动),直至疫情结束。
倡议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病毒,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士和军队,重视个人防护、提高自身免疫,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体育局党组关于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今天,上海市跳绳协会向广大市民群众发起倡议,鼓励大家通过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跳绳运动,一起行动,自我防护,共抗疫情!
为什么“跳绳”运动
是居家健身的最佳选择?
跳绳运动被称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运动,这项运动的运动量可大可小,调节自如,随个人体质决定,简单易学。跳绳同时也是一项可以协调全身的运动,舒通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肺活量,提升神经系统功能。对于居家健身的人来说,这项运动不受场地限制,居家进行优势显而易见,是最容易开展的运动。通过适当的跳绳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我们肺脏的换气能力。于目前看来,跳绳运动最适合抗击疫情的居家群众进行。
如何发挥跳绳的健身功效?
任何一项运动不管简单还是复杂,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1、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脑部受到震动,当跃起在空中时,不要过度弯曲身体,而成为自然弯曲的姿势。
跳时,呼吸要自然有节奏。
2、两手分别握住绳两端的把手,通常情况下以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平,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
3、向前摇时,大臂靠近身体两侧,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发力,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
4、要循序渐进的练习,跳绳的速度和时间长度应根据个人情况来定。一开始每次运动时间5-10分钟即可,然后逐渐延长时间。
5、跳绳的时间,一般不受任何限制,但要避免引起身体不适,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跳绳。并且跳绳前不可大量饮水。
6、跳绳运动后不要立刻停止下来,应继续比较慢的速度跳绳或步行一段时间,让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后,才可以停止下来。之后要记住做一些伸展、缓和的动作,才算是真正结束运动。
Tips:
1.跳绳者应穿质地软、重量轻的运动鞋,避免脚踝受伤。
2.绳子可选择一条防缠绕跳绳,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可改为软绳。
3.居家跳绳可使用海绵垫于脚下。
4.跳起的高度不宜太高,落地时稍有屈膝缓冲动作。呼吸要有节奏,全身要放松。
5. 跳绳前后都要进行拉伸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居家进行跳绳运动,
这几类人我们不建议!
1、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适合跳绳。虽然跳绳运动简便行,但是频率较快,且属于纵向运动,特别不适合心脏病患者。
2、老年人最好也不要跳绳。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人体的膝关节以及各大器官也在慢慢退化,功能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以及简单的慢走运动。如果高强度跳跃,势必会加快膝关节等器官的损坏,进而导致衰退,或者受伤。
3、有静脉曲张的人应尽量避免跳绳。静脉曲张者静脉压过高。而跳绳这种运动,主要作用力就是在下肢,不断重复的跳跃运动,容易造成下肢肿胀,导致病情恶化。
4、过于肥胖的人士也不适合。因为在跳跃时,体重很容易对腿部关节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运动损伤。(当然,不是十分肥胖以至于跳跃膝盖难以承受,跳绳还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利于减脂)
最后提醒广大跳绳爱好者:跳绳前不可大量饮水,跳绳结束后不要马上喝水,直至体温和呼吸都恢复正常后,才可以补充水分。
除了闭关跳绳,
还有哪些有趣的线上活动?
为了团结全国爱好者紧密一致,共同“抗疫”,跃动跳绳近日发布“21天跳绳线上打卡”活动(最完美的居家健身运动,【21天跳绳打卡战疫情】:与冠军教练一起跳绳!),开放了线上各渠道居家跳绳互动途径。市民群众通过上传各自在家跳绳打卡的视频为中国加油,连续21天累积的积分还可兑换礼品,正能量满满!更有跳绳世界冠军24小时线上教学,科学性强,权威性强。
据了解,活动首日上线,全国范围参与人数已近3000人,群众热度可见一斑。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